淑慧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我是在高雄很鄉下地方長大的台灣囝仔,那個年代,讀書就是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不然媽媽就跟我們說:『咱家四個囝仔就只有你弟弟是男的而已,妳沒辦法考到最好的學校、公立的學校,抱歉喔...我們錢就是這樣嘛,我們就是要給小弟用嘛......。』我那時沒有覺得公平不公平,遊戲規則就是這樣,所以從小我很認真地念書,因為很認真地念書才能夠擺脫自己的命運。
差異是在當我很認真地念書,以全國中第一名考上高雄女中,第一堂課我們就在唱譜,老師就丟了一本課本給妳:『好來我們開始唱譜......』我就傻眼了......咱庄腳來的囝仔,哪看得懂五線譜?從此音樂是高中對我而言最痛苦的。我實在覺得很不公平,我同學他們都覺得唱譜一點都不難,因為她們都會彈鋼琴,我想這很不公平,我這麼認真這麼打拚這麼努力,為什麼我比別人還歹命?
我不會去怪我的同學,因為她的家境就是這樣子,我就知道:城鄉長大的孩子是不可能公平的。到現在這個問題是越來越嚴重的,現在的孩子台大三分之二的學生來自北北基,表示在鄉下的孩子是不可能進到比較好的國立大學。」
「很諷刺的,國立大學便宜資源多,它才能改變你鄉下來的,城鄉差距的命運。」
如何建立公平、適性的教育體制?
淑慧:「現在的教育考的,考的不是囝仔在努力,是考家長的實力,家長實力好囝仔就有能力上,那它會造成階級會越來越嚴重,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多元入學應該是提供給有特殊專長的學生的管道,讓他進入能夠進修自己專長的學校, 一般大學的入學方式應回歸到單純的考試,提供所有想念書的學子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偏鄉成長的,都有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不擅長念書的學生,就透過多元入學的方式,讓他們進入完備的技職體系適性發展,未來也能有很好的出路。然而現在台灣的升學環境中,技職教育總是被忽視的......
技職教育面臨什麼問題?
一、技職學校邊緣化:
在過去「一縣一大學」的政策下廣設大學,技職體系的學校被邊緣化,在各個大學競爭的環境下,大家也開始覺得:大學比技職學校好。
二、產學失調,技職大學化,大學技職化:
行政院統計今年工作機會和求職人的配比是2.2,意思是每位求職者有2.2個工作機會,但為何還有這麼多人失業?產學失調的問題顯而易見。許多過去的技職學校拚升格,但內容沒有跟著升格,許多原來由技職學校升格的大學缺乏在產業界有經驗的師資傳承經驗,使學生所學不敷在職場的需要,所以不容易找到適合的工作,企業也因此缺乏許多技術人才。
三、少子化招生競爭,技職學校拚升格,大學過剩:
學生變少了,加上在普設大學的政策鼓勵下,大家開始覺得念大學比技職學校好,大學受教育部的補助也比較多,為了競爭招生和經費的來源,技職學校爭相升格為大學。但台灣這樣的人口和土地面積需要150幾所大學嗎?大學退場勢在必行。
因此重塑技職體系是目前教育政策要非常重視的,政府應廣納各方建言,用破釜沉舟的決心大力改革。這影響的不僅是學生畢業後就業、穩定生活的問題,還有人才培育、經濟發展的問題!
民國黨主張:恢復聯考、重塑技職體系
大學推甄時,每間學校都要收報名費,對偏鄉學子來說是個負擔,而且偏鄉學子學習資源相對缺乏,要如何交出亮眼的備審資料?這對偏鄉學子並不公平,應簡化考試方式,給孩子一個簡單、公平的機會。同時重塑技職體系,讓不擅於讀書的孩子,可以有一技之長,畢業後能順利找到工作,穩定生活;企業也能找到足夠的技術人才,進而促進台灣的經濟發展!